自 2015 年下半年开始,社区O2O逐步转向线下战场。线上流量红利消退,资本冷淡,这是社区O2O面临的第一次发展瓶颈,于是各类参与者纷纷建立线下服务中心,以便利店或垂直服务门店的形式存在,通过门店功能的逐步叠加,努力打造线下生活消费场景的中心。似乎新的曙光即将呈现,然而好景不长,理想中的服务中心遇到了单点盈利的困境,门店数量不断增加,整体成本不断抬升,营收平衡的临界点在哪里?在什么时候出现?这些都是未知数,只是前面有一道光亮,像地平线一样——它促使我们不要放弃。
社区O2O面临的新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线上流量获取成本居高不下,用户沉淀及粘性提升困难重重。通过促销、扫码送礼得来的用户,最后能够成为活跃用户的少得可怜,没有活动就难见踪影。
②对于非标服务,只能寻求第三方服务商合作,然而在服务的品控上,平台方始终处于相对弱势。如果只是导流,APP黄页,难以形成消费闭环;如果建立平台上的一套交易体系,除了第三方是否愿意接受外,本身上百个非标服务的系统开发就是个大工程,况且对这些服务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当然还有第三个选择,就是平台方战略入股垂直供应商)。
③用户选择多样,社区平台有心要把社区居民全部集中到线下门店,但参与瓜分生活服务的参与者太多,线上电商渠道有天猫、京东及各垂直电商(如母婴、生鲜类),线下有周边各社区店、连锁店。专业度比不上垂直商,流量上比不上BAT,交易上还不能抛弃第三方支付,单品优势难凸显,整体效益未成型。
④门店覆盖半径天然缺陷,一个门店理论上可以覆盖周边3- 5 公里半径内的所有居民楼,但实际上只要在其半径内有其他门店出现,比如夫妻老婆店,就会截流一部分,如果四面八方都来一家甚至数家,其覆盖半径恐怕只能缩小到 1 公里甚至 500 米,除差异化商品及特色服务可以覆盖的略广以外,其他同质化服务,如快消品供应,几乎没有优势。
社区O2O的线下流量中心需要考虑什么?
①线下门店要打造高粘性,如果没有数量可观的差异化商品及服务,刚需高频的产品供应就必不可少,如生鲜(蔬菜、水果、肉类、蛋奶)及快消品销售,这就涉及零售门店的管理、运营及产品供应一系列工作,没有连锁门店经营管理经验,将会趟很多坑。
②门店地理位置的选择,如果能建在小区内,或四面均被居民楼环绕的地点更佳。街边店,特别对于北京这样拥有宽大马路的城市,其覆盖范围只有半条街——店面背后及两边 500 米的半径弧面,这是对店面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对于这样的店,尤其考虑如何通过其他特色服务吸引到更远的住户来店停留,比如参与度较高的亲子活动或餐饮美食授课等,这些特色服务能够吸引到更远的住户前来。
③门店的面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服务的丰富度,用户希望眼见为实,如果互动类项目占地面积过大,其他服务的展示就会受限,影响整体效果的呈现和发挥。
④门店要有单品优势,没有特色的门店很难在用户心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单品优势一是解决用户记忆,二是建立用户信任。一旦用户对门店提供的主打服务产生好感,门店提供的其他服务就会自动纳入用户的视野。
⑤门店服务人员要有真实的邻居感,夫妻老婆店为什么经久不衰,除了人力成本被自动忽略外,另外就是店老板与周边居民建立的熟人关系,使用户在感情上倒向夫妻店,自发的愿意照顾夫妻店的生意。
因此,综上所述,社区O2O面对新瓶颈,突破点就是线下门店的精细化管理与经营,至少还有 5 年的间隙期。待到未来物联网与智能终端普及,智慧社区将要产生新的格局。在当下这个时间段,社区O2O创业者及从业者,需要做好门店经营,积累生活场景下的消费数据,为物联网及智能终端的爆发准备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