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411-39943997

仟亿科技
客服中心
  • 电话
  • 电话咨询:0411-39943997
  • 手机
  • 手机咨询:15840979770
    手机咨询:13889672791
网络营销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网络时代:何必非要把学生拉回课堂

作者:billionnet 发布于:2013/1/21 11:11:58 点击量:

 

 若尘的文章《网络时代,拿什么将大学生拉回课堂》,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普遍而严峻的大学生活怪象,手机的普及、网络的加速,在为学生提供信息检索便利的同时,也无情地“绑架”和“奴役”了一代青年,成为大学生健康、快速成长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作者据此慨叹大学生逃课成风、混课蔓延,甚至出现师生一起混日子而心照不宣的现象,担心长此以往必将不可救药,并进而呼吁教师要提高课堂吸引力,努力将学生拉回课堂。(详见2012年12月17日《中国青年报》)

  毫无疑问,从表象上看,若尘文章的论据和立论都很合乎逻辑。学生的天职是学习,而不能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向学生传道授业;学校的功能则是教与学的媒介和场所。所以,学生出现逃课、混课现象,教师当然有职责想方设法让其回归“课堂”。

  然而,如果我们细加琢磨,就难免会生出些许疑惑:在“填鸭式”教育早已广受诟病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为什么非要把学生拉回“课堂”?更何况是网络时代!

显然,执意要把学生拉回“课堂”的教师,在彰显其工作责任心和职业操守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暴露了其育人理念的滞后和信息化意识的落伍。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苦心孤诣地坚守“课堂”阵地,坚持认为学生只有坐进“课堂”才能学到东西,只有认真听老师讲课,记好笔记,考得高分,才算成绩好、收获大,即便是学生到了大学时代,也总舍不得轻易放手。这一优良的教育传统确实曾经培养了大批青年学生务实、严谨的学风,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积蓄了他们的发展后劲。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快速到来,这一做法的弊端正越来越显现出来,甚至成为现代学生健康成长、创新发展的桎梏。

  首先,在网络时代,知识的存在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以“填鸭式”的灌输为主,最擅长于解析和灌输“知识点”的教师往往被视为优秀教师。在这种育人模式下,师生眼中的知识存在形式普遍是零散排列的“知识点”,而不是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更不是综合性的应用能力,这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普遍眼高手低、会说会考却不能做的重要原因。如今,在用人单位的多年“倒逼”之下,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这样的能力,远非学生静坐“课堂”可以获得,更非教师照本宣科可以“传授”。

  其次,网络时代,知识的载体也已发生了改变。中国古语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甚至以“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博。显然,书是知识的载体。然而,步入网络时代,当知识逐渐被能力取代以后,人类不再单纯以熟记“知识点”为学习目的,而以培养各种生存技能和职业能力为终极目标,因而知识的载体也随之发生变化。各种基于技能培养的知识,不仅存在于传统的书本中和课堂里,更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团队合作、工程项目之中。要想获得这类“知识”,培养这些能力,单纯的课堂教学断然于事无补。而且,数以万计的精品课程、视频课程、多媒体课件、学科素材的网络存在,国际化课程资源的无界化共享,更以崭新的知识载体为青年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第三,网络时代,知识的传输与获取方式发生了改变。“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凡为人师者,无不熟悉这一自励名句。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单向的“灌输”,老师讲,学生记,从而实现知识的衰减性传递。步入网络时代,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单凭教师课堂所教,远不能实现海量知识与复杂信息的快捷传输,更不能满足学生的终身职业需求。因而,自主学习、做中学、项目导向学习成为大势所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分工产生改变,学生不再是被动灌输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变成教学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什么,以及协调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高效学习。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不再是课堂,而更依赖于网络资源和电子化学习工具。

  由此看来,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已被颠覆,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能力本位逐步取代知识渊博,职业素养逐步取代学历门槛,因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更须适应变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多媒体在辅助和助推自主学习方面的优势,而不能简单地将学生封闭于沉闷的课堂,满足于了无生机的枯燥讲解和生硬灌输。

  不难理解,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一味抱怨学生旷课、混课,抱怨学生沉迷于手机和网络之时,我们的学生或许也在抱怨教师照本宣科无趣、泛泛而讲枯燥、内容陈旧无用;当我们抱怨学生什么都不肯学,什么都不懂时,或许我们的学生也能提出许多连老师也无法回答的问题;当我们在课堂上搜索枯肠来苦心剖析一个概念、纠结于一个术语时,或许坐在台下的学生早就通过手机网络搜出了非常详尽的答案,了解了教师也许尚不知晓的知识关联;当我们恨铁不成钢地抱怨90后“不可教”时,或许他们正在心里不屑一顾地嘀咕60后、70后“不会教”!

  手机无过,网络无罪。学生沉溺其间而不能自拔,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学生的懒散消沉,更须反思的是人师。当现代的网络化环境、信息化社会与传统的教书育人产生矛盾冲突,我们更应科学引导、积极应对,同时不断改革育人方式,转变职业角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健康成长。

 



分享到:


Copyright@ 2011-2016 版权所有:大连千亿科技有限公司 辽ICP备11013762-3号   google网站地图   百度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公司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692号辰熙星海国际2317 客服电话:0411-39943997 QQ:2088827823 37482752

法律声明:未经许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转载本站内容等行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隐私权政策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