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终于IPO了,相比其他赴美IPO公司一再下调的股价和融资额度,京东的上市要顺风顺水的多。不仅单股发行价突破预计区间,市值更是直逼260亿美元。
有人说,京东上市能大获成功,是大家对以阿里为首中国电商公司的肯定。根据中国电商市场的占比,排行第二的京东可以以老大阿里巴巴的估值为参考,得到一个好的估值。而现在京东能超预期获得IPO成功就是因为欧美资本市场看到了阿里的千亿估值。
这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关联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京东赶在阿里巴巴之前上市,就是因为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市场的信心会增加对京东的估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仅通过沾光阿里巴巴就能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也是不可能的,这里面必须有过硬的增长率和能让资本市场信服的未来增长点。
对于上市后的资金使用,刘强东说,京东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几方面用途,分别是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沉淀,扩展京东在这些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和渠道资源;涉足生鲜领域;开展国际业务以及发展移动端。
深入分析一下,京东在这四方向的发展都具有可行性。涉足生鲜,需要的是冷链建设,最终强化的还是物流。国际业务,看看现在的阿里巴巴,国际市场业务增长缓慢,京东想要在短时间开拓国际市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而移动端,虽然是大势所趋,但那也只是入口,腾讯的战略入股,虽然给京东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力,但是刘强东自己也坦承,微信没有给上市带来多大的帮助。而对于电商而言,从来就不是轻资产,它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线下服务的日臻完善。
看来看去,京东在短期内能发展的,可以为未来其他方向的拓展提供帮助的,能够吸引腾讯为其大开移动入口的核心,仍然是发展物流,渠道下沉。这也是攸关京东未来能否跟阿里巴巴竞争到最后的底牌。
首先,京东的物流电商模式是成熟的。
与阿里的平台电商,靠给厂商做广告和收取服务费赚钱的轻量级模式不同的是,京东模仿亚马逊成熟的模式,从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体系,走自售路线,即不是走第三方路线,而是拥有自己的仓储和物流,直接从自己仓库给消费者发货,这样就有效避免了阿里巴巴上市面临的假货问题。消费者不用担心从京东买到假货,而且京东用的是自家物流,买的东西能够被快速送达。有效解决了淘宝厂商,自选物流,面临的参差不齐服务甚至被泄露用户信息的隐忧。
其次,京东一直在缓慢布局物流业务。
京东跟腾讯合作,最有价值的可能是获得了腾讯旗下的平台电商易迅。不管是腾讯作为基石投资者带动了投资者的信心,还是提供微信入口给京东带来移动端的无限想象力。这两点还是比较虚的东西,目前来看,对京东的帮助并没有外界吹嘘的那么大。而腾讯旗下易迅普遍被当成了一个腾讯迫不及待甩出的“烫手山芋”。京东拿下易迅普遍不被看好,毕竟易迅常年亏损,而且最近传闻不断,易迅内部员工动乱,纷纷考虑跳槽。但是反过来看,这正是京东的另外一个布局,作为渠道下沉的一个重大举措。京东现在的物流体系还是主要在以一线城市为核心进行的放射式布局,而易迅在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优势能迅速帮助京东打开这部分的市场。
此外,京东最近还有一项大动作那就是携手北上广15座城市的万家便利店做O2O。在O2O市场,一直有个悖论,那就是线上市场占据资源控制线下,但是忽略了线下服务才是实实在在跟消费者挂钩这一点。而京东却利用自己的线上数据和线下物流优势帮消费者解决了网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1小时送达”的高效率如何让消费者不动心?
第三,京东的渠道下沉战略祸福相倚。
刘强东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说,电商是个很大的市场,永远不会被一两家垄断。而现实也是这样,京东通过物流把阿里的垄断打开了一个缺口。京东曾不止一次提及要下沉物流渠道,而这目前来看这也是阿里的短板。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只要京东够快,通过物流逆袭阿里巴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现在来看,物流行业也是日臻完善,圆通、申通、顺丰等等,速度不仅越来越快,而且以顺丰为首的快递公司也开始布局O2O。电商和物流相互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此外,在渠道建设上,目前来看,能真正下沉到乡镇级别的只有中国邮政。而京东把渠道下沉到五到六线,那是直接堪比EMS的野心。如果真的做到,帮助偏远地区实现网上购物和快速送达,京东的未来真的是不可估量。按刘强东的设想,如果有一天,三四线城市用户像知道淘宝、天猫一样知道京东是价格便宜、服务好、售后有保障的网站,京东会取得更大的市场,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京东在物流上的野心,不过,虽然物流想象无限,京东也可能受制物流的重资产而走向相反的一面。物流建设对京东的资金提出较高的要求。现在的现状是,京东和阿里虽然都有很强的增长量,但是阿里已经开始盈利,而京东现在还在赔钱。
目前京东物流已在全国拥有的86个仓储中心,1620个配送点,作为重资产的物流配送体系,现在在一二线城市的发展已经烧钱如此,如果持续往三四线城市甚至更下层市场拓展,京东的未来物流体系将靠烧多少钱才能建成,还很难说。
所以对于京东的未来,成功可能得益于物流,危机也可能是来自物流。
所以说京东物流"最后一公里"与阿里的博弈。